以前的你哪去了?找回丢失自我的三个实用方法

开头:戳心提问
"还记得小时候画太阳非要涂紫色,被老师纠正还梗着脖子顶嘴的你吗?现在方案被甲方推翻三次,是不是已经能笑着改第四稿了?"
最近刷朋友圈,看到老同学晒出十年前登山照,突然发现——那个敢想敢做的自己,什么时候被调包了?今天咱们就唠唠,为啥人会"变陌生",以及怎么把丢了的自己捡回来。
一、自我丢失检测站
先来做个小测试:
- 周末拣选宅家刷手机不是出于喜欢,而是出门社交太累
- 面对新项目第一反应是"领导会不会骂"而非"这玩意儿有意思"
- 刷到励志视频会热血沸腾,但第二天照常挤地铁上班
倘使中了两条以上,说明你的"本我"可能正在休眠。就像我闺蜜小敏,五年前创业失败后,现在连换一个发型都需要纠结三个月。
二、消失的自己去哪儿了
(场景1)职场变形记
刚入职场的菜鸟小王,现在成了PPT机器人。上周他跟我说:"现在写方案,满脑子都是领导爱看的柱状图,早忘了最初想做的创意动画。"
核心冲突:生存技能和真实个性就像拔河——总得有一方先松手。
(场景2)社交面具箱
同事小李的朋友圈永远精致,直到有次加班看到她素颜啃汉堡。问她为啥要装,她说:"现在谁朋友圈不发点高大上的?真实样子发出来要被笑话。"
数据说话:某社交平台调研显示,68%的网民承认会刻意美化互联网形象。
三、重启自我的开关
▎方法1:找回"失控权"
周末故意做件"没用"的事:
- 去菜商圈买根本不认识的蔬菜
- 坐公交车随机选站下车溜达
- 给五年后的自己写封臆则屡中的信
定律揭秘:心理学中的"补偿性失控"能激活大脑奖励地域,比喝奶茶管用十倍。
▎方法2:构建个性储蓄罐
每天花5分钟记录:
今天哪个刹那让你眼睛发亮
听到哪句话特别想反驳
看到什么东西不由得想摸
坚持一个月,你会攒下一本《真实自我采用仿单》。
▎方法3:设置叛逆阈值
试试这些"微叛逆":
- 在周报最后加句手绘表情
- 点奶茶就要全糖不去冰
- 开会时把转椅悄悄调高5厘米
别小看这些动作,就像我同事老张,坚持在西装口袋别卡通徽章,半年后竟然带头搞起了部门革新小组。
四、常见症结急救包
Q:转变会不会被当成异类?
A:记住两个"3秒定律"——你做出特别举动时,别人留意你的时间不超过3秒;3天后,根本没人记得这事。
Q:总担心做不好怎么办?
A:把"我要完美"改成"我要完整"。就像儿童画,歪歪扭扭的房子比尺子画的更具有生命力。
Q:已经转变晚了怎么办?
A:种树非常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。我32岁开始学滑板,现在照样在小区里当"最酷阿姨"。
本人观点时间
有人会说:"现实这么残酷,做自己哪有那么容易。"这话对也不对。其实吧,保留20%的自我特质,就能像火锅里的辣油,给生活提味又不烧胃。
上周看到楼下保安大叔在岗亭养了盆含羞草,有人经历就轻轻碰一下。你看,在生存夹缝里种自己的小花,才算是成年人的高级浪漫。
(完)
标题:以前的你哪去了?找回丢失自我的三个实用方法
地址:http://www.wenfangge.net/news/75792.html
免责声明:文芳阁软文营销平台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