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的货架总缺货?多订货背后的黄金法则来了

你开的便利店是不是总在月底发现货架空了?隔壁老王家的超市明明面积差不多,怎么人家货架上永远摆得满满当当?去年夏天我帮表姐看店时,亲眼见过整排冰柜只剩矿泉水瓶在打转——那时候我才明白,多订货不是闭着眼睛进货,而是戴着望远镜经商。
新手踩坑实录:多订货≠多赚钱
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觉得订货这事不就是多进点货嘛。直到亲眼看见刘叔的社区超市,出于囤了200箱临期牛奶,最后半价处理还倒贴冰柜电费。这就像网页3说的,没有谋略的订货就像往漏水的桶里灌水。
这里还有个血泪教训:
- 畅销品要分梯度补货(比如说每天卖30包的盐,库存维持5天量)
- 滞销品看保质期反推(保质期12个月的饼干,进货不超过3个月销售额)
- 四季性商品提前卡位(中秋前两个月就要开始铺月饼货架)
订货清单里的隐藏算法
上周去批发商圈,碰到个做了20年粮油批发的张老板。他教我用手机拍货架,说:"现在进货要看照片里的空隙,空隙超过三指宽就该补货了。"这招比网页7说的数据剖析更加直观,特别是对不会采用进销存体系的小店。
具体操作可以这么玩:
- 早晚各拍一次货架(早上看销售额,晚上看余量)
- 用九宫格划分地域(比如说左上角放日销品,右下角摆促销品)
- 空位超1/3立即预警(像网页6提到的库存警戒线)
订货时间里的大学问
有个开水果店的朋友总抱怨:"明明看着挺新鲜的车厘子,怎么摆三天就没人要了?"后来发现是他总在周末下午订货,到货时已经错过最新鲜的早市批次。现在他改成周二、周五早上七点接货,损耗率直接降了40%。
这里藏着三个时间密钥:
- 生鲜类赶早市(凌晨4-6点到货最新鲜)
- 日用品卡周三(周中补货应对周末开销潮)
- 促销品跟物流(网页4说的"到货即上架"原则)
顾客的眼睛会说话
我们小区菜鸟驿站的老板娘有个绝活:她会在取件时观察顾客眼神。有次听见她说:"小陈最近总盯着进口巧克力看,下次给他留两盒临期特价的。"这种观察法比网页2说的网民画像更接地气,毕竟货架前的停留时长就是最真实的投票。
试着记录这方面细节:
- 开销者伸手又放回的商品
- 结账时临时加购的物品
- 带孩子家长常摸的货架层
订货也需要讲人之常情
上个月帮表姐对接了个啤酒供应商,本来谈好月结,结局发现对方给隔壁超市的批发价每箱便宜2块。这时候就要学网页5教的"软谈判",不是说"别人家更加便宜",而是问"咱们合作这么久,能不能给个老顾客专属价"。
这种沟通技巧的核心点:
- 用销售额数据换折扣("每月稳定要100箱")
- 拿竞品消息做筹码(不经意念出其他供应商报价)
- 给供应商画大饼("明年打算开分店")
说到最后,突然想起上周见的那个00后便利店店主。他在收银台旁边放了本"缺货登记本",开销者想要但没买到的商品直接手写登记。现在这本子成了他的订货圣经,比任何进销存软件都管用。你看,好的订货谋略,有些时候就是张皱巴巴的便签纸。
标题:为什么你的货架总缺货?多订货背后的黄金法则来了
地址:http://www.wenfangge.net/news/75400.html
免责声明:文芳阁软文营销平台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